我院动态

湖南省新一代教育科技研究院:探讨国际教育发展政策的新平台

2023-08-18 17:43:45    点击:
湖南省新一代教育科技研究院“面向21世纪创新社会的教育”隆重举行。
对话于5月21日上午开始,在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长安德列·富尔先科简短陈述八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的关键议题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教育部长先后就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生活和工作技能,推进联合国《全民教育》(FEA)倡议的步伐,发挥教育在改善移民和流动人员能力建设上的作用等四项分议题及本国的主要关注点发表了讲话。随后,应邀参加这次对话的六个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哈萨克斯坦的教育部长(副部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和世界银行的负责人也先后发言。
 
美国教育部长在发言中指出,美国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改进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等等;强调要高度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等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的能力。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教育部长强调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变化,教育要加快革新进程,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专业人员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专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提高技能;强调建立终身学习体系,要加快推进“博洛尼亚进程”,高度关注国际教育流动,加强资格互认和质量保障。加拿大教育部长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对于构建包容性社会的作用不可低估,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建立标准的重要,呼吁加强基础研究。日本教育部长强调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强调信息与通讯技术对于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性。俄罗斯教育部长提出要建立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教育的投资,提高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参与度,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加对话会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部长普遍关注基础教育的入学、平等和教育质量问题,指出教育投入不足和缺乏有质量的教师仍旧是推进全民教育进程顺利实施的巨大障碍。机会不平等、城乡教育差距大、农村教育发展条件薄弱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印度教育部长指出,信息技术发展对促进建设创新社会有主要意义,印度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知识产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但印度面临着推动教育公平、改进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毕业率等突出问题。南非教育部长提出不仅要解决教育投入不足问题,而且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政策实施上,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巴西教育部长呼吁捐赠国要减免对低收入国的债务,通过转变债务偿还机制来为贫穷国家增加额外的教育资源,还提出要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南三角合作来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援助和能力建设,促进贫穷国家“全民教育”目标的如期实现。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发言中指出,八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为国际间开展教育政策对话搭建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平台。他指出,教育资金不足是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必须通过多种机制来解决资金的筹措和资金的有效利用问题。我们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挑战:(1)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创新性社会的建设,加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2)如何平衡、缩小发展中的差距?针对这两个问题,他扼要介绍了中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缩小教育差距方面所做的努力和经验。
 
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发言也引起各国教育部长的高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皮特·史密斯指出,UNESCO工作重点包括推进全民教育、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育质量评价、推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等方面。通过进一步建立工作机制推进规划和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教育筹资、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管理等。UNESCO作为南南合作的促进者高度重视搜集各国提供的成功经验,通过UNESCO网站传播和推广各国经验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合作来为有关项目融资。世界银行高级教育专家露丝·卡吉尔用一系列数字说明了当前的教育差距,80%的新增加的工作将需要中学后学历的学生,而在世界范围内,有1亿小学年龄阶段儿童不能在校学习,其中57%是女童;50%的中学年龄阶段儿童不能在中学学习;40%的贫穷国家难以达到EFA目标,发展中国家每年将需要50亿至100亿美元的额外支持才可能达到EFA目标。经合组织则高度强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由经合组织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通过一套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对测试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进行了抽样测试。经合组织总干事安吉尔·古瑞尔指出:2004年有46个国家参加了PISA测试,但八国集团中只有日本和加拿大进入了学生测试的前10名。PISA作为一种质量评价手段,可以为决策者规划政策和实践,进行政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质量评价可以为全民提供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他呼吁更多的国家为合作作出贡献,预计2006年参加测试的国家将达到60个,2008年将达到80个。
 
经过讨论,八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通过了《莫斯科宣言》。《莫斯科宣言》指出:“认识到21世纪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部长们重申了国际间政策对话、经验与专长分享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各国建立有效的、革新的、具包容性的教育体系,从而使人们发挥个人潜力,在国际生活中生活和贡献,在全球经济中工作”。
 
八国集团的峰会,过去主要是讨论经济问题,后来扩大至政治领域,2006年又扩大至教育领域,这表明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创新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是人类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教育还有利于消除文明敌视、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基于此,教育议题首次被列入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教育部长对话。但也要看到八国集团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的组织,然后逐渐扩大到国际政治、安全、社会贫困和环境等领域。八国集团最重要的机制是对世界经济贸易、财政金融政策、汇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并以集团公报或宣言的形式对有关组织制定相关的规则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教育部长对话,并不像UNESCO、APEC会议讨论教育问题那样是一种长效、固定的机制,对话今年有,明年则可能无。
 
但这并不表明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教育部长对话会不重要。因为八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讨论的问题都是国际教育领域关注的前沿、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话,有助于发达国家进一步了解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展、成绩、挑战与问题,有助于深化与不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协调,有助于通过教育手段促进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教育部长对话会也为中国进一步参与教育强强对话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中国的迅速崛起,是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尽管中国不是八国集团成员国,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秩序。目前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从促进经济增长、能源合作到汇率改革等,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加强同八国集团的联系,是为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更好的国际环境,在国际经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与修正过程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