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老人带孩子”与新时代父母教育观念大碰撞,隔代教育在毁孩子?

2021-06-19 15:27:28    点击: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些“熊孩子”,而大众对熊孩子的印象无一例外的停留在“他是老人带大的?”似乎在大家的眼里,“隔代教育”的弊永远大于利,因为,祖辈育儿观念陈旧,方法不够科学,容易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可转念一想,老人为子女孙辈付出那么多,每天带孩子、做家务,从早忙到晚,还不落好,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

  其实,老人们并非不讲理,如果我们能有理有据,好好沟通,他们也能很好的配合我们去教育孩子。

  科学喂养的重要性

  洋洋今年四岁,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他的起居生活,他们把洋洋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洋洋的吃饭问题却是幼儿园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因为爷爷奶奶认为孩子白白胖胖是福相,便不停地给洋洋喂食物。无论洋洋在做什么,都时不时的给他嘴里塞吃的,不是水果就是饼干,甚至连孩子玩的时候都追着喂,渐渐地洋洋就不好好吃饭了。

  爷爷奶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却不对。孩子吃得过饱,只会抑制食欲,加重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自然不会好好吃饭了。

  洋洋的爸爸妈妈发现这点后,跟爷爷奶奶耐心地进行了沟通,给他们提了三个建议。

  1、引导孩子独立吃饭

  请爷爷奶奶鼓励孩子自己进食,让他觉得吃东西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譬如,如果孩子自己吃饭,就可以奖励他一个小玩具等。如果他还不习惯使用某种餐具,而更愿意用手抓着吃,也不要当场责怪,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他学会使用餐具。教孩子使用勺子时,爷爷奶奶可以用勺子把绿豆或花生从碗里“运到”瓶里;用勺子运水;用勺子给小花浇水等。

  2、喂养时做到定时定量

  定时就是让孩子在比较固定的时间吃饭,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定量就是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安排孩子的食物份量。譬如,2到3岁的小孩,每天大约吃4到5顿饭,共需要主食100到200克,豆制品15到25克,肉、蛋50到75克,蔬菜100到150克,牛奶250到500克,水果适量。请爷爷奶奶相信,只要给孩子足够分量的食物,坚持让他吃完,孩子就不会挨饿。

  3、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气氛

  如果餐桌上气氛严肃,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如果孩子吃饭时说话,尽量不要制止他,但如果他喊叫,爷爷奶奶应想办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食物上去。譬如可以让他注意今天吃的是什么菜,这种菜是什么颜色的,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当然如果孩子吃饭时说个不停,就有必要干涉了,但也不应用过于严厉的话语。爷爷奶奶不能因为孩子吃饭时一直说话就开始打骂孩子,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告诉他光说话不吃饭,饭就会被端走了。

  保障孩子的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到很多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来说,祖辈的育儿经验更丰富,他们能提前想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现代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不少新的安全问题是祖辈生活经验中未能经历到的。因此,父母要适当地给爷爷奶奶灌输一些安全知识,并在家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1、防火防烫伤意识

  请爷爷奶奶收好打火机等易燃品,告诉孩子不要玩这些易燃物品,不要碰触正在烧煮的开水壶、电饭煲等,同时要将这些物品放置在孩子不宜触碰到的地方。

  2、防止孩子触电

  告诉孩子电很危险,小孩子不能玩电器,墙上的插座有电,不能用手指或小刀去捅。在室外活动时也要让爷爷奶奶时刻盯紧孩子,不要让他们爬电线杆,不要在高压线下游戏,不要用手拉电线杆,以防触电。

  3、提高防溺水意识

  爷爷奶奶要坚决杜绝孩子独自或结伴玩水、游泳,孩子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确保孩子的安全是件大事,全家人都得格外注意。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家庭都有隔代亲的现象,但孩子终究要长大,如果爷爷奶奶不懂得放手,是在害孩子。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可以诚恳地请爷爷奶奶帮忙,按照以下方法训练孩子尽早独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譬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收拾玩具等。爷爷奶奶会担心孩子做不好这些事情,会认为是浪费时间,但其实通过慢慢锻炼,孩子都会做的很好。

  2、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知道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但是我们经常看到摔倒的孩子,却很少看到完全不扶的爷爷奶奶。虽然任由孩子自己爬起来,在一开始是比较慢的,但慢慢你就会发现,尝试自己爬起来的孩子表现得更加独立。此外,很多爷爷奶奶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就想要介入孩子们的斗争。其实,有些争斗孩子自己就能解决,爷爷奶奶的介入,反而会使问题变得复杂。

  3、让孩子学会吃苦

  老一辈人吃过苦,就见不得孩子吃苦,遇事先想着自己去帮孩子解决。实际上,应该给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能力。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有时候是需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每个孩子都要“吃必要的苦”。

  行为习惯的养成

  王奶奶说:“昨天我家里来了一个小朋友,他乱动我们家的东西,见到我们家宝宝的玩具就抢,吃饭时还敲碗筷,说是为吃饭配乐。他家大人还觉得孩子可爱,我们觉得他太放肆了,只能忍了,再也不请他到我们家玩了。”

  究其根本,这个孩子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是在家里就没有规矩。社会是有规矩的,我们在家中就应制定好规矩,请爷爷奶奶配合爸爸妈妈强制孩子去遵守。

  1、规矩要量力而行

  孩子小的时候,定太多规矩他们也记不住,父母应该有选择地制定几条切实可行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规矩。譬如,要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地上的玩具收进玩具箱等等,规矩一旦制定,就得坚决贯彻并激励孩子执行。

  2、及时表扬遵守规矩的行为

  爷爷奶奶要配合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形象,说到做到。孩子做的对的事情,要及时表扬他,提高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譬如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等行为,都可以表扬。

  3、及时教导破坏规矩的孩子

  当孩子破坏规矩时,要让他们立即改正,坚持让他把那些破规矩的事情做好。如果不执行,那就不去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正确引导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光遵守规矩是不够的,还得学会讲道理,不能无理取闹。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不听话时,爷爷奶奶会吓唬孩子的情形并不少见。譬如他们可能会这样说:“要是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再不乖,让医生给你打针。”

  吓唬孩子效果虽然明显,但会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等情绪,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丽丽五岁了,平时跟爷爷奶奶生活。早上丽丽喝牛奶时不小心把妈妈刚买的牛奶杯子打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奶奶很生气的对丽丽说:“我都说过多少次了,拿杯子要小心,你就是记不住,看你妈妈怎么收拾你。”丽丽听后大哭,哀求奶奶不要告诉妈妈,并向奶奶保证:“以后乖乖的,再也不打碎杯子了。”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犯错后,长辈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活力和创造性。

  1、宽容孩子

  不要用“笨、傻”之类的词去说孩子,这些词说多了会严重遏制孩子的进取心。面对孩子的错误,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宽容会让他心存感激,他会主动反思自己并改正错误,如果此时爷爷奶奶加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变得胆小或叛逆。

  2、鼓励孩子

  我们总能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是可以做好的,譬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是擦其它的东西做得很好。爷爷奶奶可以以这件事情为例子,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增强,也有利于他干好别的事情。

  3、理解孩子

  孩子犯错误时爷爷奶奶要保持冷静,根据孩子犯错误的类型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因为太小不懂规矩而犯错,譬如故意骂人、朝人吐口水等,爷爷奶奶可引导孩子辨别是非,给孩子讲社会规则,并以身示范。要给孩子时间,慢慢改正。而面对孩子不小心造成的失误,譬如泼洒牛奶等,爷爷奶奶要包容宽慰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想出避免犯错的办法。

  让人头疼的娱乐方式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而孩子的生活习惯与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可老年人普遍爱好不太广泛,就喜欢看电视,所以会带着孩子一起看。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孩子太小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可爷爷就是不听,总是抱着宝宝跟他一起看,我在家还能制止,可上班的时候呢?

  长期看电视会挤占孩子的阅读时间,还会导致孩子读写能力差,动手动脑能力也差,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健康专家指出,儿童长时间看电视有百害无一利。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给爷爷奶奶们提出一些关于孩子看电视的要求。

  1、学会选择电视节目

  孩子可以看和年龄适宜的动画节目、少儿节目,而不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看成人节目。很多综艺节目很吸引人,但是对孩子的发展却没好处,对于孩子要求看的电视节目,长辈最好先从主题、风格、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把关,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要坚决拒绝。

  2、采取正确的方式看电视

  3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每天看30分钟电视为宜,要坐在离电视2米以上的地方,房间照明要适度,不可太暗。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爷爷奶奶的,如果孩子一定要看电视,千万不能养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的坏习惯,这样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有害无益。

  话说回来,老人帮忙带娃是情分,不是本分,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毕竟老人们很辛苦,因为爱我们才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遇到育儿冲突时,要以沟通为主,千万不能寒了老人的心。只要双方能敞开心扉,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人带孩子”与新时代父母教育观念虽然会碰撞,但好的隔代教育并不会毁了孩子,还会让他们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