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学习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专辑(之十)

2021-06-16 11:52:14    点击: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40期

  (总第326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1年4月30日

  学习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专辑(之十)

  湘潭市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湘潭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推广泸溪教育改革经验,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一是高站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自省委作出学习推广泸溪教育改革经验的部署后,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就学习借鉴泸溪经验,办好湘潭教育作出指示要求。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具体指导、亲自部署,先后召开多场专题会、座谈会,深入各县市区(园区)、市直中小学校调研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征集意见建议,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学习借鉴,科学谋划布局。2020年以来,湘潭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学校校长、名师代表赴泸溪等地学习考察,立足湘潭实际,直面问题短板,推动出台《中共湘潭市委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和《湘潭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科学规划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全面动员部署,扎实推进落实。2020年12月24日,湘潭市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经验,重点围绕基础教育补短板、强弱项提出构建领导联点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常态督导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关怀激励机制等五大机制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步印发《湘潭市推进基础教育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对主要工作任务责任进行分解,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单位和教育系统内部责任。今年1月15日,湘潭市再次召开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会议,就落实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具体部署。

  二、精准施策,优化提升。一是保基本、促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市所有县市区一次性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统一录取平台。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88.2%)、适龄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99.9%)、残疾儿童入学率(96.5%)、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8.8%)等指标均超国省标准。二是强内涵、提质量,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能力。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以强校带弱校打造教育生态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全市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为99%,普通高中学考合格率为99.93%,“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报名注册率、晒课率、省市优质课数量等,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积极组织中小学德育论坛、思政第一课等活动,推广“爱眼工作室”和“阳光大课间”,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体系。加强心理健康和劳动教育,创新开展中小学生“阅读运动会”、“书香校园,经典诵读”、“移动图书馆”“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每个环节。建成15个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县市区、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5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校、2所全国校园排球特色校,湘潭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获评第六批省国防教育基地,6所小学获评省戏曲进校园特色校,建成55所市级特色学校。三是抓项目、重民生,增强基础教育保障能力。近三年完成合格学校建设30所,合格非完小、教学点学校建设24所,按照规划提前2年完成了建设136所非完小和教学点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3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572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9.82%,乡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持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先后新建湖湘学校等16所现代化学校,改扩建20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2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

  三、深化改革,释放活力。一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大力推进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先后出台以增值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和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鼓励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安心办学、潜心育人,以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下发《湘潭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实施意见》,强力推进“551”工程,重点建设5所高中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学校、5个驻潭高校创新人才学习实验工作站、1个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强化对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开展教师减负清单落实情况督查,适当调高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中高职称岗位结构比例,激发队伍活力。大力实施“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四名培育工程,12名教师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10名教师通过正高级教师,认定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300名,组建名师工作室30个。